绍兴地铁深夜撞人事故致3死1伤,省级部门提级调查

绍兴地铁深夜撞人事故致3死1伤,省级部门提级调查

地铁站深夜的轨道上,4名保洁人员的生命轨迹与一列返场检修的电客车交汇,酿成了3死1伤的悲剧,揭开了非运营时段安全管理的神秘面纱。

2025年9月13日23时40分许,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存车线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4名保洁人员在穿越轨道时被一辆返场检修的电客车碰撞。

事故发生后,所有伤者被紧急送医救治,但其中3人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唯一幸存的伤者目前正在康复中。


01 事故细节与应急响应

这起致命事故发生在地铁运营结束后的深夜时段。绍兴地铁2号线的日常运营时间表显示,每天末班车时间为22时30分左右,而事故发生在23时40分,属于非运营期间

根据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官方通报,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开展人员救治和家属安抚工作,遇难者的善后事宜在事故发生后第四天(9月17日)已完成。

对于事故的发生,绍兴轨道交通方面表示“深感痛心”,并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亲属表示深切慰问。公司承诺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02 信息披露时间线引发关注

这起造成多人伤亡的地铁安全事故,在事发后12天才进入公众视野。9月24日下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安全处工作人员首次对外确认,省里对此事已提级调查

信息披露的延迟引发媒体质疑。在事故发生后到官方回应前的这段时间,多家媒体曾尝试联系相关单位了解情况。2号线运营单位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绍兴市应急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均未给予有效回应。

中标绍兴市地铁2号线一期2024至2027年保洁服务的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也拒绝了媒体的采访请求。这种 “信息真空” 状态直到省交通运输厅表态才被打破。

03 初步调查结果与责任认定

根据绍兴轨道交通发布的官方通报,初步调查显示,本次事故系保洁人员未按规定路径进入行车正线区域,被返场检修电客车碰撞而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

公告中也承认,事故“暴露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这一表述表明,管理责任并不仅仅在于保洁人员个人行为,也涉及到系统性的安全管理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绍兴地铁2号线是浙江省第二条GoA4级无人驾驶线路,技术等级较高。这类线路在非运营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本应更为严密。

地铁站台屏蔽门的清洁工作通常由保洁员在运营结束后进行,他们会进入轨道清理靠轨道一侧的屏蔽门。这一常规作业流程与安全保障的平衡点需要重新评估。

04 省级介入与后续处理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已对此事故启动提级调查。这种处理方式表明省级部门认为事故严重性超出一般级别,需要更高层次的监督和指导。

按照相关规定,调查组将在事故发生后60日内出具正式调查报告,报省政府批复后向社会公布。这份报告将详细说明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伤亡人数认定以及责任划分。

与此同时,绍兴轨道交通已表示将“举一反三、整改提升”,确保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公司正在组织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全面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与时间赛跑的善后工作已经完成——3名遇难者的后事于9月17日处理完毕。但省级部门的深度调查刚刚开始,完整的事故报告将在60天内公布。

安全管理规范与一线劳动者作业现实之间的差距,不能总是用生命来丈量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

验证码